张静,中共党员,从2014年至今,在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任职,从一个新手教师发展成为了专业骨干教师,也从助教评为了讲师。2014年经历过新教师培训;2015年获“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课题名称为:《建设工程招投标》情景模拟教学研究;2017年被学校评为优秀员工。每当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她都把他当作是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台阶,从不畏惧,坦然面对。下面从四个方面来介绍:
一、爱岗敬业、迎难而上
在教师这一岗位上张静一直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认认真真的完成备课、授课等教师本职工作。教学上本着“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教授他们学习知识,而且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作为一名新老师,她还会虚心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不断增强对自己所教课程的驾驭能力。
在这些年里,张静对待工作迎难而上,勇挑重担,欣然配合专业主任许振邦老师承担了2016年建筑专业政府专项资金申报和2017年建筑专业政府专项资金申报工作,并积极参加了好几项教育教学比赛的任务,通过自己刻苦专研也取得了一些成绩。2014年指导学生参加上海市高职高专类第二届“苏一光杯”工程测量技能竞赛”,获团队奖、组织奖和风尚奖; 2015年获上海市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教师说课比赛三等奖;2017年获上海市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教师说课比赛一等奖和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专业教师说课比赛一等奖;2017年指导学生参加“上海建筑职业教育集团学生技能大赛-建筑识图(高职组)”获得团队二等奖一名、个人二等奖一名,团队三等奖一名、个人三等奖两名。2018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建筑工程识图赛项上海市选拔赛获得团体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
二、提升自我、以身作则
为了促进教学工作,张静十分注重自身学识水平与教学水平的提高。 2014.10-2015.5年参加了新教师强师工程培训,并获得优秀学员称号;2016年取得教师资格证;2017年评为讲师。一个合格的高校教师除了教学,科研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为此,张静在教学的同时也注重进行科学研究,及时把握学科的发展方向,真正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2015年获上海市教委“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项目:《建设工程招投标》情景模拟教学研究。2016年在《价值工程》发表:《工程招投标情景模拟实训室建设研究》。2017年《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教材已经编写完成并已经出版。
张静已经先后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证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估价师资格证书,但是她并没有止步于这些,今年她还要备考中华人民共和国造价工程师。一个好的老师一定要有相当的知识储备,“你要教给别人一瓢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因此,她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来扩大知识容量。可以看到,张静在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新课程教学改革等方面,学习从不放松,并做到学习有计划、有记载、有实践,在实践中运用中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素养。
三、因材施教、创新教学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张静爱戴每一个学生,并力求公正地善待每个学生。平时会积极地阅读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著作,努力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上课时,只要发现有学生情绪不正常,或学习主动性不高,总会及时跟他们沟通,争取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怎么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觉得学有所获就是她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为此,教学中她会注意分析学生的特点,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积极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活跃有序的课堂氛围,力求让教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课堂中,她经常根据学生已学过的知识,以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甚至将有的与学生已有的认识发生冲突的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来激发学生的研究动力。
四、将课程思政融入到教学全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张静在多年高职院校教学实践中感受到,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理念,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就是要在理论和实践课的授课过程中引入一些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内容。她教的《建筑CAD》作为土建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她在课程体系构建、课程目标设置、课程考核评价内容、课程教学过程实施等方面充分发掘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努力培养出懂技术又具有良好修养的建筑人才。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张静觉得自身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学习的地方,她还会立足实际,认真搞好教学和科研工作,积极在教育的田野上勤奋耕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