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学院 张静 专业教师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纵然你的理论再高,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
作为教师,我们长期接触学生,却没有办法走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单一而缺乏感情,显得教学只是一种机械化的程序,这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会极易走入教学误区。只有以“诚”与学生相处,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和理解。
第一、教师对学生要从爱出发,严格要求,用心灵去理解、去欣赏学生。
黑格尔说:“教育如果不从爱出发,那么一开始便结束了。”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具有思想感情和独立人格的人,教师对学生的爱绝不能是溺爱,更不能放任学生,要严格要求学生,教育学生认识到“严是爱,松是害”,“没有纪律的军队是不能打胜仗的”道理,尤其是在是非问题上、在学生学习的问题上等,更要严格要求,要潜移默化的教给学生正确的是非观、人生观、价值观,更要做到以身示范。欣赏学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条有效途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所以赏光有平等的思想还不够,我们还要有民主意识。有没有民主意识,是辨别一个教师思想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我们天天呼唤民主,可如果我们天天在教室里压制民主,学生的民主意识就不可能真正树立起来;如果我们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班级管理等方面,忽视学生的民主要求,就会受到学生的厌弃。
第二,教师对学生要有平等的思想和民主意识。
教师的平等思想首先表现在勇于向自己的学生承认错误,承认自己的不足当学生误解自己、自己误解了学生或教师出现了错误时,要讲明情况,大胆承担责任,主动做自我批评,诚恳地向学生承认错误;若在某些方面,自己确实不如学生,就要正视自己的不足。学生总是有差别的,有学习好的,也有差的;有学习努力的,也有不努力的等等。对学生一律平等确实不易,但如果我们不能平等待人,我们就肯定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
第三、教师要合理评价,让学生在成功自信中享受学习 转。
心理学家伯利纳通过实践证明:受到激励的学生学习劲头十足,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而缺乏鼓励的学生,学习没有劲头。因此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要给予中肯的评价,即使对学生的不足评价也要“坏话好说”、“忠言顺耳”。从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中,让学生体验成功,享受到尊重。特别是对“学困生”,我们教师应以积极的态度。赏识的眼光看待他们,让他们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从而树立学习信心。此外,应随时随地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我们教者多一次表扬,多一次鼓励,他们就多一次进步。教师评价学生,对其不足,既不能漠视不理,也不宜斤斤计较,要在不足背后看到“亮点”——朗读不流畅,但声音很响亮;说得不完整,但思路很独特;写得不具体,但字迹很清楚。评价学生有时要适度模糊,看不足用“凹透镜”。看优点用“凸透镜”,并且要时时记着,每一位学生身上都有优点,要在评价中让学生的每一个亮点都亮起来。一个亮点就是一次成功、就是一份自信、就是一回期待。
最后,在有的老师看来,教书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是一种成就名利的载体;在有的老师人看来,教书不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如果我们用自己的真心在付出,用自己的“诚”与学生相处,不抛弃,不放弃,诚心沟通,认真教学。那么,收获的不仅是自己心灵的充实,还是对学生更好的负责。
有追求才有动力,有爱心才会育人。托尔斯泰认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关心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以“诚”与学生相处。

